作者:佚名 来源:本站原创
民办大学
优势:为落榜生提供了接受学历教育的机会。
特点:宽进严出,机制灵活,开设专业以应用型、职业型为主,学生适应性强。
适宜人群:高考分数不太低,家庭条件较好,在某些方面有特长和志趣的考生。
获得证书:学习期满获得由民办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。
自我考察
1、自我评估:目前家庭的收入情况,锁定自己的消费层;目前自我的学习基础,学业完成后的发展去向。
2、学校分析:选择民办大学是一项系统工程,怎样选择一所既适合自己又极具发展潜力的学校至关重要。同时,还要考虑整个民办教育的大环境,国家的政策法规、教育模式等。
3、就读区域:求学者都有自己想去的地方就读,确定大方向--北京、上海、还是其他省份,您想把自己就读的学府选在哪儿?
4、专业选择:要结合自己的爱好、兴趣和发展志向,选择一个理想专业,不要强求目前的热门专业,要根据自己的情况,不如:物理不好,不要轻易选择建筑专业,数学不好不要轻易选择计算机专业,要阅读一下有关的择校报考指南。
学校考察
1、了解民办教育:目前学校的教育形式有哪些?目标学校办学层次,是哪里批准的?资产形式?这一环节比较复杂而且非常重要,因为您了解的较多,对您选择一所理想的学校,至关重要。
2、咨询与初选:面对纷繁复杂的招生广告,怎样去查询?千万不要大海捞针,要多问朋友,也可以问当地教委,或拨打我们的择校热线,当然不要忘了上网查查看。
3、实地考察:广告中说得再好,别人说的在不错,也得实地走走,看看周边环境,学校硬件实力,还要多看看,货比三家不吃亏,可以乘坐择校俱乐部的择校直通车。
民办高校就业率在逐年上升
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如何?这也是众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,省教育厅社会力量办学管理中心书记、副主任李维民认为,由于近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,高校毕业生迅猛增加,而社会需求没有明显增长,对于“出口决定入口”的民办高校来说,当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既面临机遇也有挑战。
社会认可度在提升
李维民书记说,有必要传递给家长和学生的利好消息是,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,社会各界对陕西民办高校及毕业生的认可度日益提高。现在许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,都把目标有意投向民办高校。民办高校的毕业生也正以自己的动手能力较强、交际广泛、工作认真、思想稳定、不奢求高待遇而逐渐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。
民办高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的明显改善,为提高教学质量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、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创造了重要条件,使学生的理论水平、实践能力明显增强,改变了人们对民办高校毕业生“学历低、能力差”的传统看法。加之民办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,毕业生就业实际上已演变成学校整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许多学校还追踪调查已进入社会工作的毕业生的现状,对一些不能适应现有工作的毕业生负责再推荐安排,使毕业生的就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。
市场关注度正在转移
民办高校多以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为主,必须面向市场、面向企业、面向社会办学,客观上利于促进民办高校与社会各界,特别是与大、中型国有、私有及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。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,也使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得以从实习中考察学生的工作状况,并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。这也正是目前我省许多民办高校的学生,通过在企业实习后直接被企业聘用的原因。
近年来,民办教育地位不断提高,民办高校及学生的整体形象已今非昔比。毕业生在岗的工作状态与所表现出的忠诚企业、任劳任怨的精神不断得到企业的认可。加之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对工作报酬的期望值较低,对工种的选择性较弱,企业老板越来越把招聘用人目标盯准民办高校毕业生,市场的关注度正向民办高校转移。
就业大环境在改善
“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,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,对外开放实现新的突破,社会就业加快发展,人民生活继续改善。”李维民提醒计划报考民办高校的家长和学生关注就业大环境的变化。经济领域新的行业不断兴起,西部大开发的继续推进,特别是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,都为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和择业、创业的机会。目前,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各项鼓励、扶持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,拓展了毕业生到基层、到西部就业的渠道,出台了鼓励毕业生创业的各种扶持政策,引导毕业生多元化就业。同时,省上各级政府、各有关部门也在大力培育和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,完善毕业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。
“有锅盔的没牙,有牙的没锅盔”
分析“就业难”的现状,李维民认为一方面是总量性矛盾,即社会能够提供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有限,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;另一方面是结构性矛盾,用陕西人的话来说就是“有锅盔的没牙,有牙的没锅盔”,社会需求与高校供给不能实现完全闭合,致使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因专业不对口等原因失去就业机会。他提到,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,存在着日益突出的各类竞争,公办高校压民办高校、规模大的学校压规模小的学校、高层次压低层次、热门专业压冷门专业的现象屡见不鲜。
然而抛开社会因素外,一些大学生择业中主观认识上存在的误区,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。
|